中国130个大模型,难超越10亿营收的ChatGPT|钛媒体深度
ChatGPT

中国130个大模型,难超越10亿营收的ChatGPT|钛媒体深度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中国 AI 大模型全面“开闸”。 钛媒体App获悉,8月31日,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大模型)、智谱AI(智谱清言)、中科院(紫东太初大模型)、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商汤(商量SenseChat大模型)、MiniMax(ABAB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通用大模型)共8个企业/机构官方发布公告,宣布面向全社会上线大模型产品。 这是中国首批面向公众提供类似ChatGPT服务的 AI 大模型产品,大模型行业迎来关键时刻。 同时,阿里“通义千问”、360智脑以及科大讯飞“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尚未宣布全面开放,但已表示完成了备案工作,预计在未来一周左右陆续开放。 除ABAB、书生通用、紫东太初三个大模型之外,首批上线国内大模型中有5款为消费级(C端)产品,免费对外开放,有望对标成为“中国版ChatGPT”。 不过,拥有先发优势的ChatGPT,如今却开始加速商业化。据The Information 8月30日报道,创造ChatGPT大模型的OpenAI,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销售人工智能软件及其计算能力,将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即便是“卖铲子”的英伟达,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843%。对应的中国大模型,集体亏损、难以获得规模性收入。 钛媒体App从赛迪方面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共发布了64个大模型。截至2023年7月,中国累计已经有130个大模型问世。 很显然,中国的130个大模型,基本难以超越已加速商业化的ChatGPT,后者营收预计达10亿美金。 8个大模型全面开放,阿里大模型1周内等待通知 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 AI 大模型技术火遍全球,而在这样一个大的机遇下,百度、阿里、字节等多家国内公司陆续公布大模型产品。 今年7月13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根据新规指导要求,AI大模型在内的生成式AI产品将面临算法备案、安全评估等两道监管手续,也称“双新评估”,只有在这两个手续都通过后,生成式AI产品才能合法上架。 随后,百度、商汤、阿里、腾讯等公司均开始进行备案过程,希望在第一批获准名单中。最终在8月31日,有8个企业/机构的 AI 大模型正式面向全社会上线。 截至钛媒体App发稿前,据七麦数据显示,8月31日,文心一言在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下载量预估为31.3万次左右,智谱清言App则为3832次。 具体来说,据百度介绍,百度的大模型应用“文心一言”(Ernie Bot)向全社会全面开放。用户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文心一言APP”或登陆“文心一言官网”(https://yiyan.baidu.com)体验。百度MEG群组负责人称,百度旗下各类用户侧产品正在利用大模型进行重构,百度搜索、百家号、百度文库、百度输入法等产品正在研发并陆续推出相关AI功能,未来还将推出NEWAPP等产品。 百度拥有搜索入口,通过在搜索结果顶部添加了一个“对话”按钮。单击它会弹出一个聊天窗口,允许任何人访问文心一眼,类似于微软将ChatGPT集成到其Bing搜索中的方式。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当文心一言向数以亿计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开放服务后,能够获得大量真实世界中的人工反馈,这将进一步改进基础模型,并以更快速度迭代文心一言,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百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文心一言App 8月31日开放下载首日,日活跃用户超100万,过去24小时内,平台共计回复网友超3342万个问题。 据商汤介绍,即日起旗下AI聊天机器人“商量SenseChat 3.0”正式向所有用户开放,用户可通过SenseChat官网注册使用: https://chat.sensetime.com,可体验文本编辑、数理计算、编程等功能。据悉,商汤商量SenseChat 1.0于今年4月首次推出,是千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产品,拥有语义理解、多轮对话、知识掌握、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 8月28日商汤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借助大装置的算力、“日日新”大模型体系的大语言模型及文生图模型研发,上半年,商汤生成式AI相关收入实现670.4%的增长,收入贡献占比超过2成。商汤预估,到2024年生成式AI业务相关收入占比预计会超30%,2025年预计将占总收入40%以上。 据百川智能介绍,旗下大模型产品“百川大模型”率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今日起面向全社会开放服务,用户可以登录官网www.baichuan-ai.com进行体验。据悉,百川智能成立于今年4月10日,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创立,成立四个月以来,百川智能相继发布了三款通用大语言模型:6月15日,百川智能发布国内首款开源可免费商用 70 亿参数量大语言模型Baichuan-7B,7月11日,发布参数量130亿的大语言模型Baichuan-13B-Base、对话模型Baichuan-13B-Chat,8月8日发布参数量530亿的大语言模型Baichuan-53B。 百川智能创始人、CEO 王小川早前向钛媒体App透露,百川智能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千亿参数模型,预计明年一季度前后推出 “超级应用”。 据MiniMax介绍,今日起MiniMax“abab”大模型全面开放服务。用户可以登陆“MiniMax开放平台”率先体验。据称,MiniMax“abab”大模型能力适用于逻辑推理、文本续写、文案生成、内容摘要、代码生成、知识检索等大多数文本处理相关的场景,并且还提供声音大模型能力。目前,MiniMax开放平台已接入超百家付费客户,提供办公协作、互动娱乐、客服、搜索、教育等十余个行业场景。 MiniMax成立于2021年12月,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通用智能技术负责人闫俊杰创立,是国内 AI 领域头部公司。据报道,今年6月,MiniMax接近完成规模超2.5亿美元的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米哈游等,目前公司估值超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亿元)。...
阿里字节等向英伟达订50亿美元芯片;OpenAI中国申“GPT-5”商标;斯坦福开源ChatGPT“AI小镇”丨AIGC大事日报丨AIGC大事日报
ChatGPT

阿里字节等向英伟达订50亿美元芯片;OpenAI中国申“GPT-5”商标;斯坦福开源ChatGPT“AI小镇”丨AIGC大事日报丨AIGC大事日报

1、中国科技大厂向英伟达订购50亿美元芯片 2、张勇:国内AI云服务需求只得到部分满足 3、旷视FaceID人身核验引入视觉大模型 4、清华等发布大模型基准测试工具AgentBench 5、快手公布全模态、大模型AIGC解决方案 6、斯坦福团队开源“AI小镇” 基于ChatGPT打造 7、OpenAI在中国申请注册“GPT-5”商标 8、亚马逊为卖家提供生成式AI工具生成产品文案 9、IBM计划在watsonx平台上提供Llama 2模型 10、星火加持 讯飞智能办公本X3发布 11、中国电信与科大讯飞将就大模型开展合作 12、Stability AI推出生成式AI编程产品StableCode 13、360下月发布知识增强的企业级大模型底座 14、360与8家企业签署大模型战略应用合作协议 15、360智脑整体能力1个月提升近15% 16、360发布行业首个可交付安全大模型应用 17、360与河南联通合作探索大模型落地 18、360发布360安全大模型 19、Bing Chat企业版拟添加到Microsoft 365订阅中 20、虎牙登记AI聊天系统软件著作权 21、B站申请AI相关商标 22、谷歌和环球音乐就AI生成音乐谈判 23、AI营销公司奥创光年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 24、大模型创企生数科技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25、美国白宫推出AI竞赛 总奖金近2000万美元 26、拜登签署行政命令 限制美企对华高科技投资 27、福布斯发布云计算100强榜单 OpenAI位列第一 28、Spotify将向更多地区推出AI DJ功能 29、Suno推出生成式音频AI基础模型 30、商务部发言人就美限制对外投资答记者问 31、公安部:破获“AI换脸”案件79起 32、安徽省人工智能主题母基金首支子基金设立 33、1.17亿元!升哲中标青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34、报告称全球75%企业倾向在工作场所禁用ChatGPT 1、中国科技大厂向英伟达订购50亿美元芯片 据英国《金融时报》今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向英伟达下单订购50亿美元的芯片。百度、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已下单10亿美元,采购约10万张英伟达A800...
每周AI大事件 | 苹果下多款AI应用、黑客版ChatGPT风靡暗网、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开源
ChatGPT

每周AI大事件 | 苹果下多款AI应用、黑客版ChatGPT风靡暗网、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开源

Part1动态 [国内要闻] 1.腾讯混元大模型开始应用内测 多个业务线已接入 腾讯自研的“腾讯混元大模型”已经进入应用内测阶段。多位腾讯员工表示,他们最近收到了内部邮件邀请,可以通过网页或小程序体验混元大模型。腾讯内部多个业务也已经接入混元大模型进行测试。 2.美图自研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已迭代至1.5版本 吴欣鸿透露,目前美图自研视觉大模型已迭代到1.5版本,并应用于美图旗下多款产品。目前,美图在AI层面有多个成功实践案例。“AI绘画”系列涵盖文生图、文字融合、图生图、涂鸦生图、线稿上色、头像制作、宠物头像等功能。 3.北大团队提出Dragon Diffusion,可一键拖拽编辑图像 DragonDiffusion 是一款基于扩散模型的图像编辑工具,旨在实现对图像进行精细化编辑。通过设计分类器引导的方法,DragonDiffusion 能够将编辑信号转化为梯度,通过特征对齐损失修改扩散模型的中间表示。 4.余承东“剧透”鸿蒙4.0:或搭载AI大模型 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展示了一项新技术:他利用华为手机内置的小艺语音助手,写了一段发布会宣传文案。从该视频可以看出,小艺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文案等内容。而在小艺的回答下方有一行提示——“数据来源:由AI模型自动生成,可能存在疏漏,仅供参考”。华为鸿蒙4.0或将融入AI大模型的能力,使得小艺语音助手具备生成式AI的功能。 5.阿里云开源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 阿里云宣布开源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包括通用模型Qwen-7B和对话模型Qwen-7B-Chat,两款模型均已上线魔搭社区,开源、免费、可商用。 6.多个AIGC应用在苹果应用商店下架 多个AI相关App在苹果应用商店下架。据七麦监控数据显示,本次共有658款应用被下架,其中包含 Chat、AI、GPT 等关键词的应用较多。根据苹果官方通知,中国区的苹果应用商店不允许提供 ChatGPT 相关的服务。同时,相关开发者需提供专门的许可证,且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 7.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接入LLaMA2等33个模型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升级,全面接入了包括LLaMA2全系列、ChatGLM2、RWKV、MPT、Dolly、OpenLLaMA、Falcon等33个大模型,成为了国内拥有大模型最多的平台。 8.百度Apollo官宣文心大模型首批智舱应用伙伴 百度Apollo宣布长城汽车、亿咖通科技成为首批文心大模型智舱应用探索伙伴。百度Apollo已分别与长城汽车、亿咖通科技基于大模型能力围绕车载交互场景开展探索和实践,完成多项创新功能在量产车型平台上的验证,部分功能有望在长城、领克、smart等量产车型上率先落地。 9.百度将大型语言模型ERNIE应用于汽车,实现文字转图像功能 互联网大厂百度已经实现了将其大型语言模型 ERNIE 应用于汽车领域的承诺,并与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和数字驾驶舱创造者 ECARX 展开合作。 10.淘宝AI装修功能“真能造”将全面上线 淘宝于7月下旬内测的AI装修功能“真能造”将于8月14日的家装家居生态峰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届时功能将更加完善,并且在样板间UGC分享和用户交互功能等方面进一步迭代升级。 11.阿里云通义听悟上线三大新功能 阿里云通义听悟近期上线了三大新功能,其中包括视频自动提取PPT、浏览器插件、钉钉和微信小程序。这些功能旨在帮助用户在PC和移动端随时随地听懂、理解、阅读各类音视频内容,从而提高职场人士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效率。 12.讯飞星火APP重新上架 将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2.0版本 :科大讯飞在投资者平台回应称,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2.0升级发布会将于8月15日举办,届时会发布多模态生成、代码生成能力及行业产品等多项能力及应用。 13. 8月AI新规将施行:使用AI生成内容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在8月15日起施行,《办法》明确,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14.AI游戏教育与产业联盟专委会正式成立 AI游戏教育与产业联盟专委会正式成立。浦东将在产业政策、运营规范、国际交流等方面,为AI和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国际要闻] 1....
ChatGPT爆火这半年:热钱、巨头与监管
ChatGPT

ChatGPT爆火这半年:热钱、巨头与监管

原标题:ChatGPT爆火这半年:热钱、巨头与监管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陈伊凡 齐健 头图 | 电影《华尔街之狼》 经历了半年的AI洗礼,或许很难找到比“应激反应”更恰当的词,来形容今天科技行业中每个人的状态——紧张、刺激、压力。 “应激反应”, 是指生物体在遭遇外部环境压力或威胁时,为了维持身体的稳态而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它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确保生存所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7月26日,OpenAI官方推特宣布,安卓版ChatGPT已在美国、印度、孟加拉国和巴西提供下载,并计划在近期推广至更多国家。ChatGPT正在拓展渠道,获得更多的用户和更强的使用粘性,生成式AI的浪潮在持续推高。 7月初,上海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一位大模型创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展厅里穿梭,她计划为公司寻找一个性价比高的国产芯片解决方案,用来做大模型训练。 “我们有1000张A100,但完全不够。”她告诉虎嗅。 A100是英伟达的一款高端GPU,也是ChatGPT生长的硬件基础。一些公开数据显示,在训练GPT系列模型的过程中,OpenAI所使用的英伟达GPU数量约2.5万个。由此,要做大模型,要先评估能拿到多少张A100的显卡,几乎成了这个行业的惯例。 哪里有GPU?哪里有便宜算力?这只是2023WAIC大会上众多问题的缩影。 过去半年里所有被“应激”到的人,几乎都渴望能够在这场“盛会”中找到更多关于AI的答案。 2023WAIC现场 一家芯片展商的技术人员告诉虎嗅,在WAIC大会的几天里,他们的“大模型”展台前,来了好些产品经理,他们希望在这里为公司的大模型业务寻找产品定义。 5月28日在中关村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5月底,中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发布了79个。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又有阿里云的通义万相、华为云的盘古3.0、有道“子曰”等一系列AI大模型发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AI大模型已超过100个。 国内企业争先恐后发布AI大模型的动作,就是“应激反应”最好的体现。这种“反应”带来的焦虑,正在传导给行业里几乎所有相关人员,从互联网巨头的CEO到AI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从创投基金合伙人到AI公司的创始人,甚至是很多AI相关的法律从业者,以及数据、网络安全的监管层。 对行业之外的人而言,这可能只是短暂的狂欢,但在如今,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置身AI之外。 AI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一切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塑一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技术扩散之后的结果。 资金涌入,飞轮已现 ChatGPT诞生的一个月内,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两赴硅谷,逢人必谈大模型,在与虎嗅交谈时,李志飞直言这是他最后一次“All in”。 2012年,李志飞创立出门问问,这家以语音交互、软硬件结合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经历了中国两次人工智能浪潮的起伏。在上一波人工智能最火热的那一段时间,出门问问的估值一度被推至独角兽级别,但此后也经历了一段落寞期,直到ChatGPT的出现,才给沉寂多年的人工智能行业撕开了一道口子。 在一级市场,“热钱正在涌进来。” 这是过去半年中,谈及大模型时的行业共识。奇绩论坛创始人陆奇认为,AI大模型是一个“飞轮”,未来将是一个模型无处不在的时代,“这个飞轮已经启动”,而最大的推动力就是资本。 7月初,商业信息平台Crunchbase发布的数据显示,分类为AI的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筹集了250亿美元,占全球融资的18%。虽然这一数字与2022年上半年的290亿美元相比有所下降,但2023年上半年全球各行业的总融资额比2022年同比下降了51%,由此可见AI领域的融资额在全球融资总额中的占比,几乎提高了一倍。Crunchbase在报告中这样写到:“如果没有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2023年的融资额会更低。” 到目前为止,2023年AI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就是微软在1月对OpenAI投资的100亿美元。 虎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在美国的大模型公司创业中,Inflection AI或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量仅次于Open AI的第二大初创公司,在其之后分别是,Anthropic(15亿美元),Cohere(4.45亿美元)、Adept(4.15亿美元)、Runway(1.955亿美元)、Character.ai(1.5亿美元)和Stability AI(约1亿美元)。 在中国,2023年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公开投融资事件共有456起。而这项统计在2018年-2022年的5年间分别是731、526、353、631和648。 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公开投融资事件 另一个引发飞轮的事件则是ChatGPT放出API接口。当OpenAI在3月首次开放ChatGPT的API接口时,AI行业内外对此几乎形成共识:行业要变天了。随着更多应用接入大模型,AI之上正在长出更加繁茂的森林。 “做大模型和做应用本身就应该分开”,投资人的嗅觉总是敏锐的,在源码资本执行董事陈润泽看来,AI是一个与半导体分工一样的逻辑,AI大模型的繁荣之后,很快就会看到AI应用的一波繁荣。 今年年初,陈润泽与同事一起前往硅谷时发现,硅谷声名显赫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曾在这家孵化器任总裁多年),有一半的项目都转型做生成式AI了。对于大模型的热情,丝毫不逊于如今大洋彼岸的中国。 不过,他也发现在美国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相比于大模型创业,更看好基于大模型所做的生态应用,毕竟在这个赛道,已经跑出了诸如OpenAI这样的公司,与此同时,美国有很强的ToB应用生态土壤,因此更多的美国公司正在尝试基于大模型的生态做企业应用。...
每周AI大事件 | 苹果下多款AI应用、黑客版ChatGPT风靡暗网、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开源
ChatGPT

每周AI大事件 | 苹果下多款AI应用、黑客版ChatGPT风靡暗网、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开源

Part1动态 [国内要闻] 1.腾讯混元大模型开始应用内测 多个业务线已接入 腾讯自研的“腾讯混元大模型”已经进入应用内测阶段。多位腾讯员工表示,他们最近收到了内部邮件邀请,可以通过网页或小程序体验混元大模型。腾讯内部多个业务也已经接入混元大模型进行测试。 2.美图自研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已迭代至1.5版本 吴欣鸿透露,目前美图自研视觉大模型已迭代到1.5版本,并应用于美图旗下多款产品。目前,美图在AI层面有多个成功实践案例。“AI绘画”系列涵盖文生图、文字融合、图生图、涂鸦生图、线稿上色、头像制作、宠物头像等功能。 3.北大团队提出Dragon Diffusion,可一键拖拽编辑图像 DragonDiffusion 是一款基于扩散模型的图像编辑工具,旨在实现对图像进行精细化编辑。通过设计分类器引导的方法,DragonDiffusion 能够将编辑信号转化为梯度,通过特征对齐损失修改扩散模型的中间表示。 4.余承东“剧透”鸿蒙4.0:或搭载AI大模型 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展示了一项新技术:他利用华为手机内置的小艺语音助手,写了一段发布会宣传文案。从该视频可以看出,小艺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文案等内容。而在小艺的回答下方有一行提示——“数据来源:由AI模型自动生成,可能存在疏漏,仅供参考”。华为鸿蒙4.0或将融入AI大模型的能力,使得小艺语音助手具备生成式AI的功能。 5.阿里云开源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 阿里云宣布开源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包括通用模型Qwen-7B和对话模型Qwen-7B-Chat,两款模型均已上线魔搭社区,开源、免费、可商用。 6.多个AIGC应用在苹果应用商店下架 多个AI相关App在苹果应用商店下架。据七麦监控数据显示,本次共有658款应用被下架,其中包含 Chat、AI、GPT 等关键词的应用较多。根据苹果官方通知,中国区的苹果应用商店不允许提供 ChatGPT 相关的服务。同时,相关开发者需提供专门的许可证,且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 7.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接入LLaMA2等33个模型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升级,全面接入了包括LLaMA2全系列、ChatGLM2、RWKV、MPT、Dolly、OpenLLaMA、Falcon等33个大模型,成为了国内拥有大模型最多的平台。 8.百度Apollo官宣文心大模型首批智舱应用伙伴 百度Apollo宣布长城汽车、亿咖通科技成为首批文心大模型智舱应用探索伙伴。百度Apollo已分别与长城汽车、亿咖通科技基于大模型能力围绕车载交互场景开展探索和实践,完成多项创新功能在量产车型平台上的验证,部分功能有望在长城、领克、smart等量产车型上率先落地。 9.百度将大型语言模型ERNIE应用于汽车,实现文字转图像功能 互联网大厂百度已经实现了将其大型语言模型 ERNIE 应用于汽车领域的承诺,并与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和数字驾驶舱创造者 ECARX 展开合作。 10.淘宝AI装修功能“真能造”将全面上线 淘宝于7月下旬内测的AI装修功能“真能造”将于8月14日的家装家居生态峰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届时功能将更加完善,并且在样板间UGC分享和用户交互功能等方面进一步迭代升级。 11.阿里云通义听悟上线三大新功能 阿里云通义听悟近期上线了三大新功能,其中包括视频自动提取PPT、浏览器插件、钉钉和微信小程序。这些功能旨在帮助用户在PC和移动端随时随地听懂、理解、阅读各类音视频内容,从而提高职场人士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效率。 12.讯飞星火APP重新上架 将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2.0版本 :科大讯飞在投资者平台回应称,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2.0升级发布会将于8月15日举办,届时会发布多模态生成、代码生成能力及行业产品等多项能力及应用。 13. 8月AI新规将施行:使用AI生成内容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在8月15日起施行,《办法》明确,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14.AI游戏教育与产业联盟专委会正式成立 AI游戏教育与产业联盟专委会正式成立。浦东将在产业政策、运营规范、国际交流等方面,为AI和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国际要闻] 1....
ChatGPT爆火这半年:热钱、巨头与监管
ChatGPT

ChatGPT爆火这半年:热钱、巨头与监管

原标题:ChatGPT爆火这半年:热钱、巨头与监管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陈伊凡 齐健 头图 | 电影《华尔街之狼》 经历了半年的AI洗礼,或许很难找到比“应激反应”更恰当的词,来形容今天科技行业中每个人的状态——紧张、刺激、压力。 “应激反应”, 是指生物体在遭遇外部环境压力或威胁时,为了维持身体的稳态而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它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确保生存所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7月26日,OpenAI官方推特宣布,安卓版ChatGPT已在美国、印度、孟加拉国和巴西提供下载,并计划在近期推广至更多国家。ChatGPT正在拓展渠道,获得更多的用户和更强的使用粘性,生成式AI的浪潮在持续推高。 7月初,上海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一位大模型创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展厅里穿梭,她计划为公司寻找一个性价比高的国产芯片解决方案,用来做大模型训练。 “我们有1000张A100,但完全不够。”她告诉虎嗅。 A100是英伟达的一款高端GPU,也是ChatGPT生长的硬件基础。一些公开数据显示,在训练GPT系列模型的过程中,OpenAI所使用的英伟达GPU数量约2.5万个。由此,要做大模型,要先评估能拿到多少张A100的显卡,几乎成了这个行业的惯例。 哪里有GPU?哪里有便宜算力?这只是2023WAIC大会上众多问题的缩影。 过去半年里所有被“应激”到的人,几乎都渴望能够在这场“盛会”中找到更多关于AI的答案。 2023WAIC现场 一家芯片展商的技术人员告诉虎嗅,在WAIC大会的几天里,他们的“大模型”展台前,来了好些产品经理,他们希望在这里为公司的大模型业务寻找产品定义。 5月28日在中关村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5月底,中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发布了79个。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又有阿里云的通义万相、华为云的盘古3.0、有道“子曰”等一系列AI大模型发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AI大模型已超过100个。 国内企业争先恐后发布AI大模型的动作,就是“应激反应”最好的体现。这种“反应”带来的焦虑,正在传导给行业里几乎所有相关人员,从互联网巨头的CEO到AI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从创投基金合伙人到AI公司的创始人,甚至是很多AI相关的法律从业者,以及数据、网络安全的监管层。 对行业之外的人而言,这可能只是短暂的狂欢,但在如今,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置身AI之外。 AI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一切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塑一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技术扩散之后的结果。 资金涌入,飞轮已现 ChatGPT诞生的一个月内,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两赴硅谷,逢人必谈大模型,在与虎嗅交谈时,李志飞直言这是他最后一次“All in”。 2012年,李志飞创立出门问问,这家以语音交互、软硬件结合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经历了中国两次人工智能浪潮的起伏。在上一波人工智能最火热的那一段时间,出门问问的估值一度被推至独角兽级别,但此后也经历了一段落寞期,直到ChatGPT的出现,才给沉寂多年的人工智能行业撕开了一道口子。 在一级市场,“热钱正在涌进来。” 这是过去半年中,谈及大模型时的行业共识。奇绩论坛创始人陆奇认为,AI大模型是一个“飞轮”,未来将是一个模型无处不在的时代,“这个飞轮已经启动”,而最大的推动力就是资本。 7月初,商业信息平台Crunchbase发布的数据显示,分类为AI的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筹集了250亿美元,占全球融资的18%。虽然这一数字与2022年上半年的290亿美元相比有所下降,但2023年上半年全球各行业的总融资额比2022年同比下降了51%,由此可见AI领域的融资额在全球融资总额中的占比,几乎提高了一倍。Crunchbase在报告中这样写到:“如果没有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2023年的融资额会更低。” 到目前为止,2023年AI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就是微软在1月对OpenAI投资的100亿美元。 虎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在美国的大模型公司创业中,Inflection AI或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量仅次于Open AI的第二大初创公司,在其之后分别是,Anthropic(15亿美元),Cohere(4.45亿美元)、Adept(4.15亿美元)、Runway(1.955亿美元)、Character.ai(1.5亿美元)和Stability AI(约1亿美元)。 在中国,2023年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公开投融资事件共有456起。而这项统计在2018年-2022年的5年间分别是731、526、353、631和648。 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公开投融资事件 另一个引发飞轮的事件则是ChatGPT放出API接口。当OpenAI在3月首次开放ChatGPT的API接口时,AI行业内外对此几乎形成共识:行业要变天了。随着更多应用接入大模型,AI之上正在长出更加繁茂的森林。 “做大模型和做应用本身就应该分开”,投资人的嗅觉总是敏锐的,在源码资本执行董事陈润泽看来,AI是一个与半导体分工一样的逻辑,AI大模型的繁荣之后,很快就会看到AI应用的一波繁荣。 今年年初,陈润泽与同事一起前往硅谷时发现,硅谷声名显赫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曾在这家孵化器任总裁多年),有一半的项目都转型做生成式AI了。对于大模型的热情,丝毫不逊于如今大洋彼岸的中国。 不过,他也发现在美国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相比于大模型创业,更看好基于大模型所做的生态应用,毕竟在这个赛道,已经跑出了诸如OpenAI这样的公司,与此同时,美国有很强的ToB应用生态土壤,因此更多的美国公司正在尝试基于大模型的生态做企业应用。...
大厂赶超ChatGPT
ChatGPT

大厂赶超ChatGPT

原标题:大厂赶超ChatGPT ChatGPT上线的两百天里,国内大模型发展开启“狂飙”模式。 据称,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 大模型进化场,讲究一个百模混战:百度文心大模型已进化至3.5形态;阿里通义千问构建家族模式;京东言犀大模型则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产业大模型;美团牵手清华系,领投AI公司智谱华章;360智脑将接入“360全家桶”…… 大厂大模型进化论,残酷又现实,要么赶超,要么被淘汰。 抢跑且不停刻苦训练的百度文心大模型3.5,近日宣称最新版本文心一言能力已经超出ChatGPT 3.5。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厂大模型纷纷赶超ChatGPT。 作者|洛枳 辛夷 出品|新摘 一、大厂大模型 超过ChatGPT3.5 身穿黑色内搭外穿白色西服外套,搭配干净利落的短发,出现在AI大模型技术能力评估报告大会上。 前一天晚上还在修改议题,刚刚出差回来的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在会上说到:“新版本文心一言能力已经超出ChatGPT 3.5,这也是在我们国内开展相关技术工作是重要的里程碑。” 这是继科大讯飞刘庆峰提到星火大模型即将赶超ChatGPT后,又一家大厂正式确认大模型超过ChatGPT。 今年3月,百度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公开邀测,该模型基于文心大模型3.0版本打造。时隔3个多月,已经升级为3.5版本的文心大模型,在效果、功能、性能全面提升。 文心一言3.5赶超ChatGPT3.5,很大可能是在功能方面新增了插件机制,文心大模型3.5通过插件方式扩增了大模型的能力边界。 大模型强调大模型技术实力和底座能力。今年5月份,百度上线的新底座大模型正是文心大模型3.5,该模型是文心一言系统的基础模型,给了文心大模型扎实的底座基础,也让文心一言3.5成功赶超ChatGPT。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模型训练中,3.5版本还采用了飞桨最先进的自适应混合并行训练技术及混合精度计算策略,这大大加快了模型的迭代速度。 众所周知,百度一直在深耕全栈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共四层: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 芯片层有昆仑芯;框架层有深度学习平台飞桨,有力支撑了大模型的高效训练和推理;模型层有文心大模型;在应用层,目前有15万家企业申请接入文心一言测试。 其中,飞桨平台已经有750万开发者,对比中国软件从业人员800万—1000万,尽管软件从业人员和深度学习开发人员不完全一致,但在人才数量上的优势也为文心3.5赶超ChatGPT提供了大容量智库,类似超脑的存在。 中国企业在获得中文语料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方面,相较于外国企业本来就有着天然的优势,中国制造业门类最全,具有面向实体产业训练产业AIGC的有利条件。 众多因素合力助推,文心大模型3.0为基座的文心一言发布一百多天后,在飞桨与文心的协同优化下,文心大模型3.5成长飞速,最新模型效果提升50%,训练速度提升2倍,推理速度提升30倍,成功赶超ChatGPT。 在基础技术之上,百度额外开展了三大增强技术:知识增强、检索增强和对话增强。 将大模型类比成人类,人如果用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话,学习效率更高。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搜索,实现端对端的极简化检索,又可以提升时效性。 大模型自己学习完之后,还得学会反馈式强化训练,对话增强很像是不断让大模型在做题,在对话中告诉大模型哪里对,哪里不对,通过提示的方式,让大模型能够增强记忆机制,有效的让他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教会这个孩子怎么样回答的更好。 除了技术实力,大模型需要落地。 在行业应用方面,百度文心大模型源于产业实践,服务于产业实践,已经摸索出大模型产业落地的关键路径,还发布了涵盖众多行业和领域的大模型,加速对行业智能化转型。 目前,国家电网、浦发、泰康、吉利、哈尔滨市、深圳燃气、TCL等企业单位,百度文心大模型均有合作。 此外,百度十年来研发投入超1000亿,2021年核心研发投入占比超23%,人工智能专业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5年排名国内第一,深度学习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百度能在AI大模型领域有突破,与百度在要素资源上的大力投入也息息相关。 可以看出,大厂大模式,拼研发的时刻到了。 二、大厂大模型哪家强? 今年上半年正式公开宣布做大模型的企业就有近百家,各家大模型正陷入酣战。其中,有阿里、百度、腾讯、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玩家,也有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AI公司,还有其他“杂牌军”也混入其中。 半年时间,大模型赛道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进程,这放在任何赛道都很炸裂。 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明确的指标或者准则去验证谁家的大模型更优质,一个接着一个发布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自我评价,令人眼花缭乱之余,并没有太多客观性。 那么,百模大战,究竟谁更胜一筹? 在IDC最新发布的《AI大模型技术能力评估报告,2023》中,首次提出AI大模型技术能力评估框架。 评估大模型共有三大维度:产品技术、服务生态、行业应用。 具体细分指标可达12个:算法模型、服务能力、通用能力、创新能力、平台能力、安全可解释、生态合作、行业覆盖、金融、工业、医疗、能源。 其中,算法模型和行业覆盖,是衡量大模型能力最重要的2个指标,特别是,二者可以形成持续迭代提升的飞轮。 产品技术能力中,“算法模型”维度是大模型能力最为核心的要素,也是决定大模型应用效果的根本所在。 原因在于,只有通过算法模型技术的突破,实现具有通用效果优势的大模型底座,才能支撑更广泛的行业覆盖,使各行各业充分享受技术突破带来的红利,破解AI落地门槛高的困境。 行业应用能力中,应用覆盖的广度是当下大模型厂商最为关注的指标,是大模型效果通用领先性、行业结合能力的综合体现。...
复旦大学MOSS大模型十年磨一剑 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
MOSS

复旦大学MOSS大模型十年磨一剑 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

复旦MOSS十年磨一剑。大模型时代,复旦大学正在闯出一条人工智能新路。ChatGPT的革命性体现在大模型的“涌现能力”上。2023年上半年,复旦MOSS、百度文心、阿里通义、华为盘古、讯飞星火、商汤日日新……国内外近千款大模型竞技角逐。这是一条“狂飙”的新赛道。2022年底,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 GPT火爆出圈,激起AI领域“千层浪”,也带动大模型这一重要的底层基座变得炙手可热。今年以来,国内“千模大战”趋于白热化。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底座,大模型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大模型的“出产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省市,这4个地方也是近3年人工智能服务器采购数量最高的地区。 在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复旦MOSS系统负责人邱锡鹏看来,争夺大模型的技术底座话语权,意义重大。相比于国外技术实力,目前国内大模型还有一定差距,体现在语料清洗、工程、算法等方面,对自主研发的要求很高。再往生态圈延伸,国内大模型需要从头到底有一套自主研发的技术,适配国内的配套硬件,保障在任何环节不被卡脖子。邱锡鹏认为,在国内城市中,上海在前沿科技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体现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多、能级高,从底层技术到大模型、算力,从系统设计到应用,全链条企业都有涉及,更容易从生态上做规划。就在近日,《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炉,其中对大模型、算力等多方面作出指引,提出“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邱锡鹏认为,上海应发挥自身优势,在AI大模型领域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路。邱锡鹏强调,过去5个月来,复旦MOSS系统日夜成长,不断迭代优化,比如:4月20日,第三轮迭代版本MOSS003大模型上线,成为国内首个插件增强的开源对话语言模型。“相比2月‘出生’时,如今的MOSS系统性能提升不少,主要表现在逻辑能力、无害性、有用性等方向。大模型靠大量语料来训练,一些能力已超越大部分成年人。“围绕大模型,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模型本身,还有很多挑战要解决。”邱锡鹏举例说,其中一个就是普惠化,即将大模型巨大算力成本降下来,“过去优化一个百亿参数量级的大模型,需要数个A100芯片做硬件支撑,一台机器就要100多万元,并非普通研究机构承担得起。”5个月来,这也是邱锡鹏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在近期,他带领团队发布了低内存优化技术(LOMO),可将大模型训练内存使用量降低到之前的10.8%,新方法能够在一台消费级显卡的机器上,对650亿参数大模型进行全参数微调,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据了解,目前邱锡鹏所在的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是由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吴立德先生创建,是我国最早开展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研究的实验室之一。经过40余年发展,在自然语言处理底层分析、文本检索、自动问答、社会媒体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实验室多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重点研发计划、省部委基金的支持下,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发布了国内首家中文自然语言开源系统FudanNLP,被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内外多家研发机构采用。当前,复旦MOSS研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及研究人员。其中,黄萱菁教授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研究,研究工作聚焦自然语言语义表示、基础工具、通用模型、鲁棒性和可解释性分析等任务;邱锡鹏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围绕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学习算法和下游任务应用等开展研究;张奇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数据密集型计算;郑骁庆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语言理解,语义万维网,智能系统。团队成员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复旦MOSS十年磨一剑终获突破。MOSS项目自2009年起,到2021年止,走过十余年历程。项目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表示学习的四个层面(表示模型、学习机制、关键技术以及开源应用)开展研究。围绕这四个层面,项目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开源应用上都做出了业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通用表示学习的发展。2023年3月24日,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邱锡鹏教授MOSS科研团队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是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授予该领域在基本方法或关键技术上有原始创新或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中文信息处理事业或行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创造出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或个人。邱锡鹏教授团队等完成的“大自然语言表示学习及其开源应用”占有一席之地,MOSS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为邱锡鹏、桂韬、张奇、颜航、黄萱菁。在成绩的背后,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复现ChatGPT这一大型语言模型?复旦MOSS还将面临哪些挑战?邱锡鹏认为,第一步需要先实现语言模型基座,第二步是指令微调,第三步是能力不断强化迭代。虽然这些关键步骤以及大概方法已经十分明朗,但每一步的细节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一一摸索,还是充满着各种未知的挑战性;第一步主要是Transformer架构上进行模块优化。首先,对于ChatGPT来说,它并没有特别关注中文,很多时候只是直接把中文按照英文的方式进行编码,我们作为中国人自然是希望对中文进行优化,就需要重新实现更好的中文编码,并想办法把中文和英文打通;此外,将来如果接入多模态的话,编码问题同样会带来架构设计以及训练稳定性等诸多问题与麻烦;第二步是指令微调,个人认为指令微调的难度甚至比预训练更高。在预训练阶段,大家可以利用一些大公司成熟的预训练模型,在短时间内取得不错的训练效果;但是指令微调则非常难以立马做到,这一点上和OpenAI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在与人类对齐方面,想要让模型的回答尽可能符合我们人类的思维习惯,也很难做到。而且考虑到OpenAI暂不开源,我们只能够一步步慢慢向前探索。如果我们要想超过ChatGPT,肯定就得去找到一条比它更好的实现路径,而这个过程无疑充满艰险。同时,邱锡鹏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开源社区对ChatGPT十分关注,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开源数据和模型,但是已开源项目大多有以下局限:仅包含单轮指令数据、仅聚焦模型有用性、以英文为主、模型参数量较小(通常不足百亿)。与之相比,MOSS开源数据大多为多轮对话数据,涵盖模型有用性、忠实性、无害性,包含中英双语;开源模型包含160亿参数,具有更多的涌现能力和更强的知识性。MOSS还开源了插件增强对话模型,这种能力是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未来,MOSS将陆续开源更多训练数据及模型参数,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开源社区的生态繁荣,同时也为企业私有化部署人工智能模型、开展相关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朝哪个方向发展?邱锡鹏认为:以前一直做的人工智能模型都是弱人工智能模型,比如AlphaGo只能下围棋。目前ChatGPT的表现类似于通才,但是它可能在细分的专业性上和行业中比较顶级的专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它将来会有不同的分支,往不同的专业方向上发展,以大模型为基础,产生很多的分领域的不同模型。这对于之前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应该都是一个大的颠覆。对于未来,我是比较乐观的。我们的人工智能以场景的丰富度或者应用层面的创新性领先,在AIGC或者大模型浪潮中,应用驱动也是很重要的。有了大模型技术底座之后,我们再去把人工智能产品打磨好,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会为我所用,为民造福。领略复旦MOSS团队成员风采:邱锡鹏,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于复旦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发表CCF-A/B类论文70余篇。主持开发了开源自然语言处理工具FudanNLP [GitHub] [Google Code]、FastNLP [GitHub] [Gitee],获得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使用。研究方向:围绕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学习算法和下游任务应用,包括:自然语言表示学习、预训练模型、信息抽取、中文NLP、开源NLP系统、可信NLP技术、对话系统等。黄萱菁,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研究,研究工作聚焦自然语言语义表示、基础工具、通用模型、鲁棒性和可解释性分析等任务。张奇,现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至2003年于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读本科,2003年至2009年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硕博连读,2009年留校任教至今,2012年晋升副教授,2018年晋升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主编教材:《自然语言处理导论》(初稿)。 郑骁庆,现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博士学位,之后开始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任教。曾以国际师资研究员(International Faculty Fellow)的身份长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信息技术团队从事数据集成和语义技术方面的研究。 (注:本文由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独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新商科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新商科专委会(简称:高校新商科专委会),是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北京物资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2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100多家。高校新商科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新商科教育、推动高校新商科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新商科教育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版权声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果出处有误或侵犯到原作者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授权事宜 联盟“资料图书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微信咨询
每周AI大事件|ChatGPT推iPhone版APP、OpenAI将开源新模型、Midjourney中文版在QQ开启内测申请
MOSS

每周AI大事件|ChatGPT推iPhone版APP、OpenAI将开源新模型、Midjourney中文版在QQ开启内测申请

Part 1 动态 [国内要闻] 史上第一套高考AI模拟卷诞生 王老吉宣布联合百度,运用文心大模型能力打造「高考AI模拟卷」。王老吉联合百度,邀请学科名师指导,语言理解与生成技术应用文心大模型能力,学习近十年的高考考点、题型等内容,智能生成“高考AI模拟卷”。 店小秘ERP支持ChatGPT一键发布 店小秘官方宣布,店小秘ERP支持ChatGPT一键发布,加倍提升产品刊登效率。其中,可以智能化自动翻译标题和描述,采集产品自动匹配对应分类,并自动填充产品属性和基本信息,无需人工操作。 小度发布青禾学习手机 定制专属系统搭载AI学习大模型 百度手机品牌“小度青禾”正式官宣,旗下首款产品小度青禾学习手机将在5月22日正式发布。小度青禾学习手机采用了青少年专属定制系统,同时搭载小度AI学习大模型,可提供互动式AI讲题、多学科AI作业助手AI口语练习。 周鸿祎将上线“360AI 商店” ,集成全球 AI 工具 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宣布 360 将上线新应用 AI 商店。AI 商店将集成全球 AI 工具,为研发 AI 垂直应用的创业公司提供展示窗口,也让大众能更便捷地使用 AI 工具。 Midjourney 官方中文版搭载于 QQ Midjourney 中文版搭载在 QQ 频道上,现已开启内测申请,每周一、五下午 6 点统一开放,达到一定人数后会关闭入口。 WPS AI宣布接入文字、表格、PPT、PDF四大办公组件 相比上个月首次发布时仅聚焦于AIGC能力,WPS AI的二次亮相展示了在阅读理解和问答、人机交互两大方向的深层能力。 小冰公司宣布启动“GPT克隆人计划” 首批征集300人,将基于他们提供的3-5分钟视频和个人社交网络数据,为他们创造自己的数字生命。“克隆人”采用大语言模型、神经网络渲染和超级自然语音技术生成,将继承真人的外貌、声音和性格,并可进行实时交互。 中文在线启用AI主播 可生动模拟人声音色...
文心一言 VS 讯飞星火 VS chatgpt (67)—— 算法导论6.5 6题
星火

文心一言 VS 讯飞星火 VS chatgpt (67)—— 算法导论6.5 6题

文心一言 VS 讯飞星火 VS chatgpt (67)– 算法导论6.5 6题 六、在 HEAP-INCREASE-KEY 的第 5 行的交换操作中,一般需要通过三次赋值来完成。想一想如何利用INSERTION-SORT 内循环部分的思想,只用一次赋值就完成这一交换操作? 文心一言: 在 HEAP-INCREASE-KEY 的第 5 行交换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利用 INSERTION-SORT 内循环部分的思想来进行优化,从而只用一次赋值完成这一交换操作。 通常,在 HEAP-INCREASE-KEY 的第 5 行交换操作中,我们需要通过三次赋值来交换 key 和 y 的值。第一次赋值将 key 的值赋给临时变量 temp,第二次赋值将 temp 的值赋给 y,第三次赋值将 y 的值赋给 key。 然而,我们可以利用 INSERTION-SORT 内循环部分的思想,通过一次赋值就完成这一交换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将 key 的值赋给一个临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