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一年前发布AI大模型讯飞星火之后的市值巅峰,当前科大讯飞总市值已近乎腰斩。

据科大讯飞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同比暴降616.50%~725.24%,由上年同期的盈利7357.20万元直接扭成3.8亿元~4.6亿元的亏损。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这是科大讯飞自2008年上市以来,首次交出半年度亏损的成绩单。在业绩预告里,科大讯飞将自己今年上半年的“突然”亏损主要归因为在大模型上投入得更多了。

为了抢占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科技巨头们持续投入“真金白银”。然而投入巨资,短期内却难以见成效,AI带来的增长还在酝酿中,这是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科技领军公司当前要面对的问题。

科大讯飞“押注”大模型

对于这份远不及市场预期的业绩表现,科大讯飞则表示,主要是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全力加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研发投入的同时,加快了大模型的落地推广力度所致。2024年上半年在大模型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以及大模型产业落地拓展等方面,新增投入超过6.5亿元。

不过即便亏损,因为AI概念,科大讯飞仍旧在二级市场获得较高估值。截至8月9日,科大讯飞总市值约830亿元,在安徽省内上市企业中高居第四,低于海螺水泥、阳光电源和古井贡酒。

成立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一直从事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并保持国际前沿水平。作为AI明星企业,自2008年上市以来,科大讯飞的营业收入从2.58亿元涨至2021年的183.1亿元,期间一直保持着双位数的营收增幅。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巨大机遇,科大讯飞曾表示将不惜饱和投入。

2023年5月6日,科大讯飞正式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并在之后对其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2024年1月30日,该公司首个基于全国产化算力平台训练的讯飞星火V3.5正式升级发布,语言理解、数学能力、语音交互能力超过GPT-4Turbo,代码达到GPT-4Turbo的96%,多模态理解达到GPT-4V91%的水平。

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2023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达38.37亿元,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为19.53%,而上一年这一比例为17.83%。前后三年里,公司研发投入累计已超百亿元。

持续对大模型的投入升级让科大讯飞在债务上的压力也有所增加。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该公司的流动负债由58.13亿元逐步攀升至120.82亿元,2023年,公司的流动负债为129.08亿元,占总负债的64.22%。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科大讯飞的资产负债率为53.24%,处于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从历年财报数据来看,这是科大讯飞自2008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半年业绩亏损。科大讯飞表示,上半年公司毛利增长约6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系公司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新机遇,在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方面坚定投入。

尽管在大模型方面的投入影响了公司短期经营业绩,但科大讯飞表示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所构建的全新能力,对持续巩固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国家队产业地位进一步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公司有效探索了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重点产品方向,并对公司业务结构进行了更为健康的调整

“讯飞星火大模型”作为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自发布以来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称,公司在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旨在提升大模型的智能化水平和应用场景的广泛性。这种战略考量虽然短期内对利润造成了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将为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在保持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将是科大讯飞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AI“国家队”净利润靠输血

在国产大模型方面,科大讯飞也算得上第一梯队。

2023年10月,公司与华为联合发布中国首个全国产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飞星一号”平台,启动了更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训练,标志着科大讯飞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模型算力底座自主可控。

当然,这少不了背后的巨额投入,人工智能“国家队”的称号使得科大讯飞多年来一直得到政府的输血,其收益依赖政府补贴。科大讯飞将政府补贴计入其他收益项目中。2023年,公司其他收益10.87亿元,公司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6.57亿元。

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司近三年其他收益项目逐年增长,净利润严重依赖输血。

2023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96.5亿元,同比增长4.41%,归母净利润6.57亿元,同比增长17.12%,扣非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71.74%。这已经是从2022年一季度以来,科大讯飞连续4个报告期出现的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营收增长,扣非净利润却下降七成。

科大讯飞表示,一方面是年度分红,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29亿元,占据2023年归母净利润三成;另一方面是研发投入增长。2023年,研发费用为34.81亿元,同比增长11.89%。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年至2023年,公司已投入累计达101.28亿元。

不仅有政府补贴的输血,科大讯飞在资本市场的募资动作频频。截至2023年底,科大讯飞资产负债率为53.13%,处于上市以来的最高位。

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仍在持续。进入AI行业周期上升的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却依然亏损。自2008年上市至今,科大讯飞的季度亏损屈指可数,其今年一季度亏损额创下了新高。

2024年一季度,科大讯飞营收36.46亿元,同比增长26.27%,归母净利润亏损3亿元,接近2023年全年利润的一半。上年同期亏损5789.53万元,同比减少了418.99%。

何时输血转造血?

置身大模型赛道,无疑是一场豪赌。大模型在持续更新迭代,科大讯飞对All in大模型的热度正酣。

有行业专家分析,科大讯飞利用星火大模型变现将通过赋能现有产品、API调用、企业定制化模型、C端模型使用费用这四大模式变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过去一年里,科大讯飞的股价也在豪言壮志与希望幻灭中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2023年,科大讯飞依托首批讯飞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647项AI能力及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同时布局了教育、医疗、智慧城市、运营商、汽车、金融等重点赛道,并持续投入AI学习机、智能办公本、智能录音笔、翻译机、智能助听器、讯飞听见等C端产品。

但这样广泛的布局,并没有对科大讯飞的业绩形成助推。

例如在雪球等财经论坛,出现类似评论:“大模型养了个寂寞”“研发费用高昂,造血能力有限”“讯飞的下一刻,要看营收增速、开发者平台的增值和大模型的用户数”……类似不看好的言论不胜枚举。

另一方面,尽管大模型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日趋激烈,文心一言、通义千问、Kimi、腾讯混元拉开了新一轮竞争,科大讯飞可谓举步维艰。今年1月,星火认知大模型已经迭代到3.5版本,并在6月27日推出4.0版本,科大讯飞势必为此掏出更多的“真金白银”。

在多重压力之下,早在2023年科大讯飞十大股东当中,共有5个股东选择减持套现。其中,第一大股东中国移动减持1591.37万股,套现5.97亿元;第二大股东刘庆峰减持最多,达到3995.56万股,合计套现金额为23.5亿元。进入2024年一季度后,第八大股东王仁华减持67.2万股,持股比例已从上年末的0.92%降至0.89%。

现阶段,大模型应用仍较为碎片化,这无疑是对科大讯飞综合落地能力的一大考验,如何将其落地应用规模化,是摆在科大讯飞以及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来源:海贝财经

记者:高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