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生成式AI的浪潮还在继续着,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留在场上的玩家,也逐渐现出了“原形”。
大模型依旧是AI行业最重要的底层竞争能力,国产各家没有重大版本更新,只要腾讯混元大模型在多模态领域进化明显。国外发布的最重要大模型开源的LLama3.1,免费且强大的能力简直是套壳神器。当然,诸如GPT-4o mini等性价比超高的小模型连续发布,也对大模型落地超有意义。
在刚刚过去的七月,国内的一些AI产品,经历了剧烈的大起大落,而这大幅度的波动,恰是某种行业趋势的生动显现。
根据“AI数智源”的统计图表,七月的AI国内排行榜中,月环比上升和下降最大的AI产品,分别是百度的橙篇,以及昆仑万维的天工AI搜索。
其中,橙篇的月环比上升了147.01%,百度在长文本处理赛道上,独立于文心上线了橙篇。此外,Loopy的奥运会日记、商量SenseChat,也分别以69.96%、55.58%的月环比,成为了7月月环比上升最大的另外两大AI应用。
而天工AI搜索,月环比则下降了77.66%,产品同赛道竞争压力大,推广期结束自然会下滑。而华为的异思MindSpore,和稀宇的海螺问向,则分别以-53.97%、-28.75%的月环比,成为了7月月环比下降最大的另外两大AI应用。
详细看最火与最冷的两款AI应用。与月之暗面的Kimi一样,橙篇是一款主打长文本处理的AI产品,但较Kimi更进一步的是,其在学术资料检索和问答、长文写作方面都有优化,具有生成万字报告或小说的能力。
在长文写作,尤其是论文、课题报告等题材的写作中,橙篇依靠百度文库,百度学术等数十亿的的信息和资料,展现出了一定的生成能力,可在短短数秒内生成数千、上万字的报告。
从某种程度上,这再一次印证了长文本处理AI这个方向上,仍有是用户有需求的潜力市场。
而对于天工AI搜索来说,其月环比的显著下降,则预示着目前AI搜索这条赛道,已经显得愈发拥挤和内卷,用户的兴趣也越来越索然。
毕竟,在市场已经有秘塔AI、perplexity.AI这些强劲对手,甚至连OpenAI都已经下场做AI搜索的情况下,倘若在功能、用户体验上,没有更创新、更颠覆性的改进,那么随着竞争的加剧,用户的分流将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7月份AI视频和开源大模型两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视频AI百花齐放,比Sora更落地
7月份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各路视频AI的集体发力。
7月7日,内测了许久的可灵AI,终于推出了网页端;
7月25日,可灵 AI 宣布基础模型升级,并全面开放内测,同时正式上线付费会员体系。
7月24日,由爱诗科技发布了国产AI视频新产品PixVerse V2,在采用Dit架构的同时,还支持一键生成至多5段连续的视频内容。
7 月 26 日,智谱 AI 发布了自家的视频生成产品――智谱清影(Ying),免费用户不限次数使用。提交 prompt 30 秒后就能生成 6 秒时长,1440×960 分辨率的视频。
可以说,视频AI这条赛道,现在是卷得越来越厉害了,而且国产比期货大王Sora更早落地。
但从总体上而言,目前的视频AI,要么成本高昂,且生成质量堪忧,要么在稳定性和可控性上不尽人意,使其难以作为一种真正趁手的工具。
举例来说,最为人熟知的可灵 AI ,虽然在某些方面,例如动态性,画面一致性做到了较高水平,但由于语义理解的不准确性,有时往往要生成好几次,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结果。且在高性能模式下,其生成的画面较为粗糙。
而倘若切换为高表现模式,这对于每次生成耗费的时间(4―5分钟),以及消耗的成本(35灵感值/次)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而相较之下,智谱的清影虽然免费,且生成速度较快,但其生成结果的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只能当成图一乐的玩具,难以投入到真正的视频创作中。
目前真正出圈的AI视频作品,例如在快手上达到数百万播放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其出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摸准了仙魔题材这一流量IP的套路,加上制作团队高度专业化的水准(midjorney等AI工具用得炉火纯青),并经过反复打磨(2分钟左右的视频花了10天)才换来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视频AI的可控性、稳定性、生成时长没有大的改观,且成本仍然高企(花几块钱、耗时几分钟,仅能生成几秒片段)的情况下,视频AI这条赛道,还没有迎来真正的黎明。
开源模型虽有突破,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除了视频AI方面的波澜外,本月的另一大行业“地震”,莫过于Meta推出的最新开源模型LLama3.1。
其发布的历史意义就在于:这是开源模型首次在多个指标上,持平甚至击败目前最强大的闭源模型。
此次Llama 3.1共发布8B、70B 和 405B 三个尺寸。能力全面提升,原生支持8种语言,最长上下文窗口128k。
实验结果表明,Llama 3.1 405B在各项任务中完全可与最先进闭源模型竞争,包括GPT-4、GPT-4o和Claude 3.5 Sonnet。
至此,行业似乎验证了朱啸虎几个月前所预言的:大模型的技术曲线,终有一天会放缓,到了那时,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甚至拉平。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市场和规模优势,就能弥补技术上的不足。
然而事实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开源模型虽然越来越强,却并没有能拯救AI行业整体上的商业化困境。
因为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开源模型或许解决了成本、渠道的问题,可却解决不了当下大模型可控性、稳定性不佳的问题。而这才是大模型当前最大的痛点,也是其商业化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如今,国内大模型不完全统计已经有300个,180个大模型获得备案。越来越强的开源大模型,是否会对包括“大模型六小虎”等企业带来冲击和淘汰,预计在今明年开始显现。
7月AI融资:AI医疗、具身智能获资本亲睐
在7月AI企业的融资中,百川智能以50亿元的A轮融资,创下国内AI 大模型领域公开的最高融资记录。
在目前AI商业化不明朗的当下,国内能取得上亿融资的AI企业,已经越来越少,但医疗行业却脱颖而出,成了被投资人重点关注的对象。
纵观7月融资过亿的AI企业,大部分是以医疗为主。
百川智能虽然并不是一家纯粹的AI医疗企业,但其却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医疗的头部大模型公司。
在医疗方面,百川智能的通用医疗增强大模型不仅在美国USMLE测试中超越了GPT-4,并且在医生(协和、北医等头部三甲高年资主任、主治医师)进行的人工测评中,同样超越了GPT-4。
可以说,在当下AI盈利仍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医疗、自动驾驶、金融这些“高价值”的赛道,作为被资本长期青睐的赛道,是一件必然的事。
此外,具身智能赛道迎来热潮,逐际动力等获得过亿元融资。
市场上关于机器人要不要像人形,还有很多争论,但是“硅谷新贵”Figure AI公司发布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以及特斯拉的Optimus进化神速,端到端的控制系统,超级灵活的关节,都预示着超级智能机器人,说不定在哪天降临。
总结
从总体上看,7月对于AI行业而言,无疑是焦灼的一个月。
7月底,随着美股科技股的大跌,市场关于“AI泡沫”论的怀疑声,已经愈发难掩。
在此情况下,怎样守住自身赛道,更扎实地在市场中沉淀下来,成为了众多AI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在底层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的情况下,这样的焦灼,还会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