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音乐市场, 2023年, 双雄争霸, AI

666AI工具大全,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原标题:音乐市场的2023:双雄争霸格局稳定,拥抱AI期待新变化

515a97adeaad406b93c9c2883648fcb4.jpeg

在回顾2023年时,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在这一年里,大型科技公司的命运跌宕起伏,例如拼多多的市值成功超越阿里巴巴,的字节跳动营收也相差无几地与腾讯抗衡。这个行业的变革正在深刻地发生,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也在不断涌现。在这一年里,许多新兴的风口最终都消退了,例如元宇宙和新消费的热潮逐渐减退,半导体的周期性低点也逐步过去,而人工智能的大模型则如同流星一般迅速崛起。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总的来说,2023年对于科技和互联网行业来说,既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需要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中保持竞争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哪些新的技术或产品令人印象深刻?又有哪些公司和行业的变革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全面回顾了行业的发展变化,并特别推出了“2023请回答”系列年终复盘。让我们一起反思科技和互联网产业在这一年中的得与失,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2023年,我国线下演出市场全面迎来了复兴的曙光。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范围内的营业性演出场次与票房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78.76%与453.74%。此外,今年前三季度的演唱会观演人次超过了6000万,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水平,充分展示了线下演出市场的强大活力。

对于线下演出的报复性反弹,对于在线音乐平台而言,既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过去三年非常受欢迎的线上音乐会、演唱会直播等新兴业态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这不仅使得平台丧失了一个吸引新用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给用户的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然而,另一方面,演出市场的火爆却激发了乐坛的创作热情,推动了爆款单曲的频繁出现。例如,伍佰等知名歌手借助演唱会再次走红,这也吸引了更多的乐迷涌向音乐平台,以重温这些经典的金曲。

去年,我国线上音乐市场呈现出既有所得又有所失的状况,整体表现较为平稳。由于长期缺乏 significant的环境变动,行业内的竞争态势逐渐趋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腾讯音乐集团与网易云音乐之间的竞争格局,或许在未来多年内都将维持在一超一强的状态。

问题在于,用户是会变的。缺少新意,是在线音乐平台面临的最大挑战。

13a292d2a40b448986799e01ce73ecc5.jpeg

(图片由价值研究所摄制)

头部平台以不变应万变,音乐市场稳中向好

一个稳字,足以概况在线音乐行业2023年的主题。

一方面,市场规模、付费率稳中有升,在互联网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展现了不错的韧性。

根据灼识咨询发布的报告,我国在线音乐市场在过去一年实现了322亿元的规模增长,增速达到了33.1%。预测到2025年,该市场的规模将攀升至495亿元,同时,音乐衍生出的社交娱乐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100亿元大关。在音乐平台的持续推动下,预计到年底,付费用户比例将达到约15%,较五年前提高了超过10个百分点。

当然,我国音乐产业的整体实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唱片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该国的音乐流媒体收入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同时付费率和增长率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优异。然而,考虑到我国音乐产业起步较晚,且用户付费意识是从零开始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实属难得。

另一方面,腾讯音乐集团和网易云音乐两个头部平台的业绩也保持稳定,在推出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后,利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

在开始分析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音乐产业的巨头——腾讯音乐集团。根据其去年的财报数据,腾讯音乐的营收状况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三个季度中,其营收分别达到了70.04亿元、72.86亿元以及65.69亿元。尽管第三季度出现了轻微的下滑,但总体来看,其营收仍保持着稳步上升的势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营收出现下滑的第三季度,腾讯音乐的净利率依然保持在17.78%的高水平,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4.41%,提高了超过3个百分点。这无疑显示出腾讯音乐在面临市场挑战时,依然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网易云音乐这边,去年前三个季度的总营收分别录得20亿、19亿和19.7亿元,并无多大起伏。真正令人惊喜的,是净利润、毛利率等指标的不断改善。三个季度下来,网易云音乐的毛利率从22.4%一路涨至27%,三季度的毛利润更是同比暴涨60.8%,是网易各个主营业务中增幅最高的一项。

从占有率的角度看,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两家争霸的形势十分清晰,两者合计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90%以上。只要市场大环境没发生颠覆性变化,这种竞争格局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不过双雄争霸格局愈发牢靠,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留给中腰部平台和新玩家的空间越来越少了。新面孔难觅,字节跳动、阿里、百度等巨头也意兴阑珊,在线音乐市场愈发缺少新鲜感。

字节跳动仍未放弃音乐梦,只是将重心转移到了海外。去年7月,字节宣布在印尼和巴西上线音乐流媒体TikTok Music,后续将把该业务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而面向国内市场的汽水音乐等应用则声量减弱,集团并没有继续加大投入的倾向。

缺少挑战,很容易让人松懈。倒不是说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都开始彻底躺平了,只是它们的选择都变得更谨慎,少了一丝激情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毕竟现在的江山已经坐得够稳了。

矛盾之处在于,平台可以安于现状,用户却不会这么想。

挑战依旧:用户增长乏力、创收模式单一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缺乏创新,是在线音乐行业最大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增量用户越来越少,老用户的品味和要求则一直在提高。如果平台一直保持现状,无法给用户一些新鲜的体验或满足其新需求,必然会遭到嫌弃,最终导致用户黏性下滑、留存率下降等一系列不利结果。

和市场规模的增速相比,在线音乐用户增速显得逊色许多。

同样来自灼识咨询的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为7.44亿人,同比增幅仅有3.7%。这当中,90/00后用户占比达到54%,是市场的主力军。众所周知,Z世代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新鲜、刺激的体验,绝不会满足于现有服务。在没有独家版权的时代,平台不可能靠有限的曲库资源牢牢绑定所有用户。

平台也不是不想变,只是之前的一系列试验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

针对音乐直播、K歌、社交等业务,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也曾倾注过大量心血,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可惜,这些服务也滋生了不少乱象,最终迫使监管机构出手整顿。

从2022年下半年宣布取消打赏榜单、禁止以打赏额度对主播进行排名和引流依据,再到去年5月在股东大会上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对直播业务的风险管理,腾讯音乐主动认怂,以迎合监管新趋势。无奈之下,各个平台也只能回到原点,靠在线音乐服务守住自己的江山。

去年二季度,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超越了社交娱乐服务,随后进一步拉大差距。三季度,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2.7%至45.5亿元,其中订阅收入达到31.9亿;对比之下,社交娱乐及其他服务收入仅有20.2亿元,同比大跌48.8%。

腾讯音乐高层在去年二季度的财报中就坦承,社交娱乐服务表现弱于预期,并预期下半年会继续承压,只是没想到两项业务的差距会拉到那么大。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腾讯音乐已经回归初心,退回到在线音乐这个舒适区,一改此前几年靠社交娱乐服务开拓增长新曲线的战略。

不变的是,两项业务的分化还是十分严重,营收多元化改革仍算不上成功,只不过换了一根支柱。

回归老本行之后,各大平台的任务也完全不一样了。从前重点发展直播、社交服务时,各方都在抢主播、抢流量,搞各种线上、线下活动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如今,一切还原基本步,囤积优质版权又成为最重要的事情。网易云音乐去年3月宣布和滚石续签合作协议,腾讯音乐则继续抱紧索尼、YG娱乐等大厂的大腿。

然而,版权只是最基本的资源,不能满足用户全部需求——日益挑剔的用户和缺乏创新的平台,供需双方的矛盾依旧无解。

全面拥抱AI,在线音乐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客观地说,在线音乐服务的创新肯定要比社交娱乐服务难得多。因为前者的消费链条很简单,平台提供音乐资源,用户充值消费,仅此而已。不像直播、K歌等服务,在排名、虚拟资产消费、社交互动等环节有大量可以创新的空间。

除了囤积更多版权和培养独立音乐人外,两个头部平台目前能想到的创新大多集中在提升歌曲音质、增加会员增值服务(个性装扮、积分兑换等)这几个环节。只可惜,大多改变只能算得上微创新,一年下来也没有诞生什么出圈新功能。

去年9月,腾讯音乐宣布联手高通推出“骁龙臻品音质”技术。但这项新技术和之前早已上线的臻品母带、臻品全景声,还有其他平台的杜比全景声、无损音质等模式具体有多少区别,绝大部分不具备音乐专业知识的用户都很难做出精确区分,更谈不上对使用体验有多少改善。

不创新是绝对不行的,平台都很明白这个道理。在有限的空间内还能怎么搞创新,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了。抓风口、借力前沿技术,可能是最后的选择——比如拥抱时下最火的AI大模型。

2023年绝对可以说是AI大模型的爆发之年,各个行业似乎都逃不过AI浪潮的冲击。从张勇、周鸿祎到李彦宏,大佬们接力喊出“用AI大模型重塑每一个应用”的口号,并逐步付诸实践。正在渴望新变化、寻求新机遇的在线音乐产业,自然也不会例外。

从当前推出的功能和研发计划来看,尽管两个头部平台都在主动拥抱AI,都想给用户提供新鲜感,但选择的路线还是有些许差异:网易云音乐围绕音乐社区做文章,专注开发个性化、定制化功能;腾讯音乐则注重互动体验,希望提高用户主动参与度。

早在去年3月,腾讯音乐旗下各大APP便推出一系列AI功能,包括AI歌词海报、AI歌曲封面和AI黑胶播放器。这些功能虽不乏雷同之处且大多停留在视觉设计层面,但无疑给足了用户仪式感和参与感。

来到9月,QQ音乐上线了“启明星机器人”智能作曲功能,用户可以输入关键词(如姓名、地点)和作词类型(如生日祝福、表白等),由机器人自主完成词曲创作,还可以提供录制和离线缓存。从设计海报到参与歌词创造,在AI的辅助下,能玩的花样越来越多,自然有利于提高用户黏性。

网易云音乐这边,则在去年8月宣布上线私人DJ功能,为用户提供歌曲推荐智能讲解服务,同时增加了个性化推荐、智能讲解、歌曲解读等功能。社区、情怀、小众及个性化,是网易云音乐的标签,更一度比版权更被老用户看重。如今要拥抱AI,网易云音乐自然不会丢掉自己的优势。

这些功能大多上线时间不长,能火多久,用户评价如何,还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AI大模型的兴起,为在线音乐平台打开了创新的思路,平台今后就不会只懂得围绕音质进行升级了。

AI热潮仍在继续,大模型技术仍在不断改进之中。乘着这股东风,相信在线音乐平台能找到更多创新途径,为用户提供更多新鲜的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音乐市场, 2023年, 双雄争霸, AI

aigc666aigc999_0.jpg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