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的科大讯飞“撬动”了3家超万亿级的企业。
文/每日资本论
“今年上半年确实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这里要表示抱歉,但基本盘都增强了。”8月22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024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毫不避讳地表示。
科大讯飞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93.25亿元,同比增长18.91%;净利润亏损4.01亿元。2024年Q2收入56.78亿元,同比增长14.62%,毛利23.6亿元,同比增长21.79%,Q2毛利增幅高于收入增幅。
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科大讯飞上半年在大模型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以及大模型产业落地拓展等方面的新增投入6.5亿,以及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等金融资产取得投资收益变动导致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减少。
“扣除大模型研发投入和市场前期投入,以及一些坏账,我们利润还是上升的……”刘庆峰还透露,去年讯飞主要产品线有79条,今年公司核心战略就是聚焦——将不盈利产品线砍掉,把主要产品线做透——十几亿变成几十亿。
是不是有点眼熟?
当年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在集团内部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就是砍掉不盈利或者微幅盈利却占用集团资源的产品线,为日后美的“再造一个美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难怪国金证券对科大讯飞发布“买入评级”。研报预计,科大讯飞2024年至2026年营收分别为231.3/269.9/310.7亿元,同比增长17.7%/16.7%/1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1/13.0亿元,同比增长-74.2%/318.0%/83.5%。
换句话说,机构认为,未来三年科大讯飞可期。
公允地讲,由于科大讯飞亏损,部分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担忧。尤其是大模型是个“烧钱”的买卖,如何在算力边际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关心科大讯飞以及国家大模型战略投资者急切要寻找到的答案。
多点开花,营收毛利双增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科大讯飞2024年半年业绩财报中其实亮点颇多。
重点的是,科大讯飞上半年营收的增速不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强劲竞争力。同时,科大讯飞的毛利达到37.48亿元,同比增长19.08%,高于收入增速,表明其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每日资本论”梳理财报发现,科大讯飞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创出了自2008年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是上市当年中报业绩的10倍。
实属不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约30%的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一比例超过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高峰。再加上,大模型落地存在各种挑战,而作为国家队的科大讯飞又必须承担一些重大科技突破的使命和责任,投入肯定不能减少。
从业务结构来看,科大讯飞的多项核心业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教育业务作为科大讯飞主营业务中的重点发展领域,上半年实现营收30.12亿元,同比增长24.41%。医疗业务营收达到2.28亿元,同比增长18.80%。开放平台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收23.4亿元,同比增长47.92%。
智能硬件业务在星火大模型的赋能下,实现营收9亿元,同比增长56.61%,其中翻译机、办公本、录音笔等办公硬件的增长尤为显著。此外,汽车业务也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65.49%。
部分机构的研报认为,科大讯飞B端和C端业务持续增长,特别是汽车智能网联和开放平台业务增势较高,其中教育业务、智能硬件业务同比增长也相当亮眼。G端业务上半年承压,比如数字政府、信息工程、智慧政法业务同比出现了下滑,但也说明这几个板块业务在下半年乃至未来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难能可贵的是,科大讯飞今年上半年销售回款增长20%,经营性现金流与去年基本持平,应收账款增幅可控,实际坏账率处于较低水平。
显然,科大讯飞在调结构高质量发展已经立竿见影。虽然其他指标看感觉是处于阵痛期,但是从现金回款看已经率先走出并且注脚了之前公司战略的前瞻性。而且在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时期,央地相关机构和部门对科大讯飞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科大讯飞表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调整了更健康的经营结构,为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持续加码,抢占AI高地
当然,科大讯飞的未来还是要看其在大模型方面的独特竞争力。更直白点说,大模型发展到什么程度将决定科大讯飞到底能飞多高。
科大讯飞作为国内较早被列入实体清单,2022年又被极限施压的中国科技企业,在自主可控方面多年持续投入,在国产化战略中经过很多艰辛曲折。即便如此,科大讯飞也一直研发投入方面不断加码。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为21.9亿元,同比增长32%。
科大讯飞围绕大模型相关的总投入约13亿元。具体为围绕通用大模型研发投入增加4亿元,围绕大模型训练推理平台工程化的研发投入增加1.6 亿元,围绕大模型推广和应用推广投入增加1.2亿元,各BG、BU围绕大模型产品化的投入增加超过6亿元。
刘庆峰不止一次地强调,在这一轮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竞争中,唯有搭建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底座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缩短国际化差距。
作为国内唯一完全自主可控且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大模型,讯飞星火的成果十分显著。6月27日,讯飞星火 V4.0 如期升级,在底座能力上全面对标 GPT-4 Turbo,在国际知名的 HumanEval、WinoGrande、GPQA 等 10 项英文评测和 C-Eval、CMMLU 等 2 项中文评测中,8 项超过 GPT-4 Turbo。
《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检测报告(2024年 7月)》显示,科大讯飞上半年及7月大模型中标数均领先,并牵头和参与编写并发布多项大模型相关标准。不久前,科大讯飞还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1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牵头单位中唯一的民营企业。
数据显示,“讯飞星火”是迄今为止全民可下载大模型中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大模型技术成果,“讯飞星火”APP 在安卓端的下载量达 1.4 亿次,国内工具类通用大模型APP排名第一。
8月21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科大讯飞发布“大模型+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的整体运动性能提升了2倍,复杂任务拆解成功率超过95%,交互性能进一步提升。
未来可期?
在不断挖掘技术潜力的同时,科大讯飞大模型商业变现到自我造血过程中的路径和节奏已经逐步清晰。其发布了面向教育、医疗、汽车和企业智能体等多款软硬件产品,充分展现了科大讯飞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的领先能力。
事实上,科大讯飞在大模型落地方面是“云、边、端”一体化、全场景布局,来满足各个复杂多元场景对大模型的需求。简单说,这类似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布局。
比如,在“面”侧的汽车场景中,通过端侧小模型+云侧大模型协同,既能够解决用户在无网弱网环境下的交互,还能更好地保护隐私,对于简单问题直接在本地端解决,复杂问题在云端解决,既能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也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刘庆峰介绍,科大讯飞已经临近了或者看到了A+的天花板。这就像当年科大讯飞做“云”业务一样,部分巨头甚至并不好看讯飞,认为风险很大。但事实证明,讯飞并不需要大规模几百亿美元的投入就能做好。异曲同工,“大模型商业化方面讯飞看的也比较透,持续投入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错失这次颠覆性的变革。把我们优势发挥好,我们有信心打赢。”
更具想象力的是,一家千亿级的科大讯飞居然“撬动”了3家超万亿级的企业。
不久前,中国大模型行业传来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共同签署了昆仑大模型合作共建协议。
如此高规格的签约仪式,标志着昆仑大模型建设正式启动,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在能源化工行业的大模型开发建设和高水平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显然,这是国产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又一里程碑式的突破。
众所周知,中国大模型市场经过2023年百模大战之后,今年快速进入到如何去发挥从移动互联网时期中国技术企业的场景和应用优势,在堆参数之外,找到让模型高效落地于行业应用的路径,将实验室里的模型能力转化为看得见的应用价值阶段。
而科大讯飞与央国企巨头合作,不仅为大模型落地提供了可靠的场景保障,更可以形成持续经营的大规模收益。要知道,在敏感的证券市场,通常上市公司若能与一家国企合作,其估值空间会立即成倍数放大。
小插曲是,刘庆峰在半年业绩说明会上进行了辟谣。他说:“我们跟华为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已经重新签署全面深化合作战略协议,共同探索国内最具前瞻性的技术应用。”
科大讯飞的高管团队已经用行动表明了态度——公司总裁吴晓如、副总裁江涛、副总裁聂小林将利用自筹资金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集合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
据悉,未来几年,科大讯飞不会大幅度增加重资本的算力投资,采用“沿途下蛋”的方式确保在商业化过程中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科大讯飞董事会秘书江涛表示,“未来,我们不需要在算力方面过多投入,有信心在保持通用大模型领先的情况下,打赢商业化的这一仗。”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