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AI, 音乐, 创作
本报记者 李玉洋 上海报道
如今,人工智能(AI)大模型正逐步改变着内容创作领域,尤其是在音乐产业方面,AI歌手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其中,AI孙燕姿的表现尤为抢眼,成为今年上半年音乐界的一大亮点。
近期,我国著名互联网企业家、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表示,预计在未来1至2年内,人工智能将在音乐行业中广泛应用,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预测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外部AI技术在音乐产业应用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AI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经营报》的记者们通过深入访问音乐行业的诸多专业人士,其中包括音乐创作者、音乐产业分析师以及商业音乐授权平台的创始人在内的众多人士,发现AI已经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无法精确估算AI在产业中的具体应用比例,但从 interviews 的结果来看,个人层面的应用已经开始普及,但尚未成为主流。在公司的层面上,AI主要被应用于商业背景音乐的创作。
在AI应用于音乐产业的领域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音乐流媒体平台与大型唱片公司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例如,像环球音乐集团、索尼音乐娱乐等业界巨头,目前对AI技术持有保留态度,甚至采取了一些防御性措施,试图阻止AI技术在音乐行业的进一步渗透。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趋势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当前的音乐流媒体平台正逐步发挥AI技术的优势,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并推动我国音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唱片巨头则可能更聚焦于自身传统的版权和市场份额等利益,同时也要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然而,AI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和辅助手段,对于推动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可能为音乐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创新,助力艺术家、平台和唱片公司实现共同发展。
AI工具属性渐显
AI之于音乐创作的“魔法”已不是“天方夜谭”,它正以惊人的速度覆盖音乐市场。
在今年的四月份,一部由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音乐作品《Heart On My Sleeve》在网上走红。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采用了经过Drake(加拿大的说唱歌手)和The Weeknd(加拿大的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的声音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它在TikTok平台上的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850万次,而在Spotify平台的播放量也超过了25万次,展现了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巨大潜力。
这种来自网友的娱乐行为,却引发了一波音乐人对AI的抨击,Drake称AI高仿是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国内,今年6月一首叫《怪我付出太多》的歌在音乐平台上线,虽然歌手署名fifi,但网友听完发现声音很像歌手苏星婕。
有相似遭遇的还有歌手傲七爷,一首署名程霜的《云边有个小卖部》的歌声几乎和他演唱的一模一样,疑似通过AI高仿实现。在傲七爷看来,在歌手不知情的情况下,用AI仿造歌手的声音并发布作品,将会对音乐市场带来很大的危害和打击。
不过,当AI模拟人声不再是难事时,人们希望它能够做更多。比如加拿大创作歌手、马斯克前女友格莱姆斯今年5月推出了专门用来复制她声音的开源软件Elf.tech,允许自己的声音开放使用,但要求分50%的版税。
几个月以来,尽管还无法颠覆乐坛,也称不上病毒式传播,但AI格莱姆斯的作品已有不少,发行了300多首歌曲,在Spotify也有官方账号并收取版税,最受欢迎的《Cold Touch》有100万多次播放,其他作品基本没能超过10万次播放。
《Cold Touch》和AI孙燕姿翻唱歌曲类似,它更像是披了个AI的皮,编写和制作等重头戏则交给人类;演唱也有小样,歌手被要求唱法尽可能与格莱姆斯相似,然后才重制成了后者的声音。格莱姆斯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AI就像一个新的麦克风,AI 格莱姆斯不会否定对格莱姆斯的需求。
AI就像新的麦克风,恰好说明了AI工具属性的增强。作为底层独立音乐制作人,Lizard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都设有账号,粉丝量在5000以下,他表示本月QQ音乐给到的收益只有800多元,网易云音乐则更少。
“现在用AI的人挺多,我的混音师朋友就在学习用AI做混音,给人混音需要简单点,AI效率会很高,简直是生产力神器。”Lizard说,流行音乐中充斥着大量程式化的元素,被AI替代是必然。
资深音乐产业分析师马克·穆里甘也称:“如果音乐只是专门为通过算法满足消费者期望而定制,那么AI甚至可能做得更好。”
提高创作效率、降低音乐门槛、带来多样作品,AI音乐为行业带来的欣喜已然制造了一个新兴趋势:从“AI孙燕姿”到“AI陈珊妮”,AI技术不只停留在掌握技术的粉丝进行二次创作的阶段,而是将逐步成为专业音乐人的创作辅助工具,带动音乐行业的生产力变革。
尽管AI将成为音乐行业的标配,但AI还不能抹除人类的创作痕迹。“至少在音乐领域,人工智能永远无法真正取代人。但人工智能可以服务人,服务音乐生产效率的提升。”丁磊如是表示。
人人都是歌手
“音乐是人创作的还是AI参与创作的,对商用授权交易平台来说,本质上影响不大,只要不侵权。”MUSINESS商用音乐聚合平台创办人兼CEO童小言表示。
贤江也表示,AI目前主要用于商业背景音乐的创作中。可以这么说,在不侵权的前提下,AI是可以用于商用音乐的,这至少在“AI将杀死音乐人”的舆论环境下打开了一个可落地、(音乐人)能挣钱的口子。
近期,YouTube和环球音乐集团一拍即合,前者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后者是全球三大音乐公司之一,拥有泰勒·斯威夫特、鲍勃·迪伦等巨星版权。强强联合、双向奔赴,不是抵抗AI,而是拥抱AI,为的是加强版权保护,重新思考音乐版税和内容创作,让音乐人和平台都能继续赚到钱。
YouTube首席执行官苏珊·沃西基将AI生成歌曲的兴起,与YouTube早期发展相提并论,音乐视频得以在平台上繁荣,连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粉丝,核心就是保护版权。由此可见,行业老大打击的其实是那些类似AI孙燕姿、不问自取的侵害版权行为。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表示,生成式AI会使得人人都是程序员,从这种角度上看,人人也可能都是歌曲创作人。借助AI创作工具,音乐创作端的提质增量会让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元。
据了解,网易云音乐从2018年开始投入音乐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的研究,在AI编曲、作词、作曲、演唱、智能推荐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在今年二季报中指出:“我们将全套AIGC音乐制作工具整合到启明星,帮助创作者极大提升他们在音乐制作中每个关键环节的效率和作品质量。”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目前,音乐流媒体平台在音频识别、智能推荐、语音交互和内容审核等很多方面都应用了AI技术。例如,音乐流媒体平台利用AI技术识别用户上传的音频文件,通过音频指纹技术对音频进行特征提取和比对,实现音乐识别和版权保护的功能。”
“目前,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网易云音乐在音乐流媒体平台中均广泛应用了AI技术。具体而言,他们利用AI技术进行音乐推荐、歌曲标签自动化、歌曲版权管理、用户行为分析等。”国内咨询机构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通过分析用户喜好和行为,AI可以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音乐推荐,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此外,AI还可以自动标记和管理海量的歌曲版权信息,提高版权的管理效率。
他还指出,未来AI在音乐流媒体平台上可能会有更多的应用。“例如,AI可以自动分析歌曲中的情绪和情感,为用户提供更符合他们当前情绪的音乐选择。AI还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歌词转化为歌曲标签,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搜索和推荐结果。同时,利用AI可以对音乐进行自动化合成和混音,提高音乐制作过程的效率和创造力。”
郭涛表示,对流媒体平台来说,利用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增加用户黏性是一种竞争优势,而对于唱片巨头来说,他们担心AI技术的普及会导致传统音乐销售模式受到冲击和版权利益受损。“这种差异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的利益冲突和商业模式的不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成熟,双方可能会逐渐找到合作和共赢的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他说。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